
韶山市,隸屬于湖南省,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湘中丘陵區。韶山地處于處于湘潭市市區以西,北、東與寧鄉縣麻山鄉、朱石橋鄉、三仙坳鄉毗連,東南與湘潭縣良湖鄉、楠竹山鎮接界,南與湘鄉市龍洞鄉、白田鎮、金石鎮接壤,西與湘鄉市白田、金石鎮相鄰。轄清溪鎮、銀田鎮2個鎮,韶山鄉、楊林鄉2個鄉 ,市政府駐清溪鎮。
韶山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故鄉,也是他青少年時期生活、學習、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,是全國著名革命紀念地、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、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。
2016年,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77864萬元,比上年增長9.7%。
2017年,韶山市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。
韶山依托區域內豐富的紅色旅游、山水資源、歷史人文等資源,加強美麗鄉村建設主題策劃,結合特色觀光農業、鄉村休閑旅游開發,推動城鄉衛生整治建設,“美麗鄉村”串點成線連片擴面,處處民居錯落有致,四季時時花開爛漫,秀美的田園風光與其融為一體,陽光照射下,煥發出勃勃生機,一個個“屋場”成了一道道風景線。
“韶”乃虞舜時樂名?!稌ひ骛ⅰ吩唬骸昂嵣鼐懦?,引鳳來儀?!笔份d:韶山,相傳舜南巡時,奏韶樂于此,因名。(《湖南省志·地理志》引《嘉慶一統志》卷354)《辭海》據此詮釋韶山:“相傳古代虞舜南巡時,奏韶樂于此,故名”……山有八景,風景優美。虞舜,遠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后期的部落聯盟首領。
姓堯,號有虞氏,名重生,世稱虞舜。他是繼堯之后被中華民族世代推崇的又一明君圣主。他為堯所器重,堯不但把盟主的尊位禪讓于他,還把兩位愛女娥皇、女英許配與他。舜繼位之后,為造福人類,開拓疆土,辭別愛侶,甘冒苦辛,渡黃河,涉長江,深入荊楚蠻荒之地,探測山川利弊,規劃拓墾宏圖。南下途中舜與侍從宿營韶山,侍從們為舜帝載歌載舞,隨著優美的音樂舞蹈,山崖翕然,山鳴谷應,聲震林木,鳳凰聞樂展翅,嚶嚶和鳴。山間勝境,人間盛會,亙古傳誦。日久,人們便把舜帝欣賞過的音樂稱為韶樂,把他賞韶樂的山嶺叫韶山。
二、地形地貌
韶山屬于湘中低山丘陵區。地貌基本格局奠定于株羅紀末期的燕山運動。以后隨著地殼運動的間歇性緩慢上升與流水下切,形成了韶河溪谷與階地,以及挺拔的韶峰山脈與丘崗剝蝕面。總的地貌輪廓是以韶峰山脈和韶河、石獅江兩水為骨架,構成西部隆起,往東及東南傾斜的地勢,山、丘、崗、平原齊備。全市最高點韶峰,海拔518.5米,最低點六畝洲海拔48米;高程差470.5米。其類型分類比例:溪谷平原占31.77%、崗地占31.88%、丘陵占22.35%、山地占14%。韶山山脈由南往北,曲折延伸,于韶山沖內虎踞龍盤,遂構成眾多的沖、洞、谷、壑等,成為旅游價值的風景點。韶峰,顧名思義,韶山的最高峰,海拔518.9米。韶峰位于韶山西南角,距毛澤東故居約5公里。韶峰是南岳衡山第七十一峰,比第七十二峰的長沙岳麓山高出兩百多米。獅子山橫亙于韶山市中部,距韶山沖10里。
三、氣候
韶山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,四季分明,冬冷夏熱,夏熱期長,嚴寒期短。年平均氣溫16.7℃,較四周縣市略低,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.5℃。一月份平均氣溫為4.4℃。7月最熱,月平均氣溫28.9℃。韶山年平均降水1358毫米,最多年份達到1719.9毫米。雨季在4月15日前后開始,7月10日前后結束,春夏多雨,秋冬干燥。韶山日照偏多,年日照達1717小時,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39%,分布趨勢與氣溫變化基本一致。
2017年末全市總戶數35513戶,戶籍人口119007人,其中男性59626人,女性59381人;0-17歲人口21938人,18-34歲人口25995人,35-59歲人口46494人,60歲以上人口24580人。全年出生人口1796人,出生率為15.1‰;死亡人口1391人,死亡率11.7‰。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.4‰。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數10.02萬人,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.69萬人,農村常住人口4.33萬人,城鎮化率56.79%,比上年提高2.69個百分點。
至2014年4月,韶山共有土家族、苗族、瑤族等22個少數民族,少數民族常駐人口463人,少數民族暫住人口80余人。
全市地區生產總值[2]完成861793萬元,比上年增長8.7%。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64010萬元,增長2.9%;第二產業增加值422071萬元,增長6.6%;第三產業增加值375712萬元,增長13.2%。按常住人口數計算,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6007元,增長8.8%。
全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.4:49:43.6,第二產業比重比上年下降6.5個百分點,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7.1個百分點;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8.08%,比上年提高3.78個百分點。第一、二、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.7%、43.1%和54.2%,第三產業貢獻率比上年提高10.7個百分點。其中,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3.4%。
全市財政總收入(不含基金)66849.8萬元,比上年增長9.6%。其中,一般預算收入46498.3萬元,增長3.5%;上劃兩稅收入11677.8萬元,增長64.2%;上劃所得稅收入6015.8萬元,下降3.3%。全口徑稅收收入46829.3萬元,占財政總收入比重70.1%。全市財政支出(不含基金)152315.7萬元,增長10.6%,其中,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4409.7萬元,增長1.7%;公共安全支出6119萬元,下降1.5%;科學技術支出4231.6萬元,增長14.4%;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11983.5萬元,增長53.6%;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472.2萬元,增長12.9%,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170.5萬元,增長96.3%,節能環保支出2148.1萬元,增長254.6%,教育支出17014.1萬元,增長3.4%。
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66683萬元,比上年增長13.8%。其中,民間投資535486萬元,下降2.4%。分經濟類型看,國有投資484308萬元,增長25.0%;非國有投資582375萬元,增長6.0%。分投資方向看,工業投資519457萬元,增長13.0%;產業投資500656萬元,增長17.9%;民生投資71366萬元,增長49.7%;生態投資15060萬元,增長13974.8%;基礎設施投資315314萬元,下降11.2%;高新技術產業投資72879萬元,增長2.1%;其中工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8.7%。
(摘自 百度百科)